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中 期 检 查 总 结
湖南省泸溪一中课题组 谭世书
为了贯彻落实深化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研究决定承担“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现状,从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一步活跃学生身心,培养其具备创新精神,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抒发真情的工具,同时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并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我校的语文教研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并提升办学之品位。
自从“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我校正式启动、开题以后,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整合校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积极促使课题深入研究。从实验准备阶段到现在,学校紧紧抓住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成立校课题组,商讨课题研究事宜,制定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对方案进行论证。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课题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展开讨论、落实任务、组织教师外出实地考察,进而确定采取实验的办法,以点带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全体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我校课题实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我校作文课堂教学形式较单一,手段较落后,大多数教师一般是按旧有的模式去训练学生,用固定模式来代替生动的创造;枯燥单调的说教,难以激起学生表达兴趣。而作文评议形式也单一,缺乏多面性。教师没有把作文评价也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却过于模式化、统一化、标准化;这种重视结果而不关心作文过程的评价,显得客观性、公正性有余,而互动性、人文性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普遍“怕”作文,“厌”作文,作文成为师生肩上沉重的包袱,作文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旧有模式的禁锢,而改革作文教学的方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势在必行了。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高中课改的迅速推进,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新的领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改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目的,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涉猎各种信息,改变作文课堂教学面貌;可以把枯燥的讲解、单纯的技巧指导变成有形画面,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再现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及途径,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下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而丰富作文教学理论,改变中学作文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实验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研究能力、激发教学情感。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们提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开展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从高中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使他们能拓展视野,自主地选择课内外丰富的生活内容,使作文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方面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真正地学习作文,体验生活,提升认识,发展其语文素养。
二、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实现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整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属于不同范畴,但是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教育中,整合思想的实质就是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割裂知识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要素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互动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革新。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是整合起来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要素。二是用信息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它是整合的手段。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作文评价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并借助相关软件将其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对学习的主体来说,则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写作素材、阅读范文、写作和修改文章、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写作教学服务。虽然,新的教学整合并没有改变教学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这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此,教师在基于“整合”理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学整合实现了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技能和信息素养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2、建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3、学科素养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提高中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运用的能力,达到快速写作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形、景、物作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写作情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作文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习作资源库,于培养学生阅读提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主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实现作文评议的多层次多角度性,营造探究、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情境,提供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提升作文教学中分享交流的水平。
五、研究的方法
1、自然试验对比法:本研究主要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一个班采用传统式作文教学,另一个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作文教学,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优劣。
2、分组研究法:
第一研究小组: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写作情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并研究构建作文教学的“主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第二研究小组: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材料的搜寻、积累与选择及作文的方法的获得的研究,并研究构建作文资源库的意义,提高中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运用的能力,达到快速写作的目的。
第三研究小组: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评议的多层次多角度性的研究。提升作文教学中分享交流的水平,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阶段讨论法:各组的研究分三步进行,一步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定时进行讨论并总结。
4、案例研究法:开展学生作文的个案研究,开展教师教学的案例研究。
5、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对作文方法、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多种形式创新性作文的看法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从问卷调查入手,依次经过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心理访谈法、经验总结法、资料研究法,针对学生的困惑、希望、兴趣、创新点来确定实践内容。
六、研究原则
1、趣味性:要使本课题顺利地开展,首要前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查阅、写作、发表、点评等兴趣。
2、自主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由于没有人监督,学生的身体和思想完全是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速度进行选择和学习。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特别适合个性化表达。
3、共享性:网络真正实现了全球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库,内容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元性。学习的信息也无限丰富,可以不断扩展、深入和不断延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4、互动性: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技术进行的作文教学,不仅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提供可能,更为学生间的协作性学习和互动性学习创造条件。
5、生活性:把作文教学融入生活,与生活保持零距离。在生活中学会体验感悟,在体验中学会表达。
七、研究进展
【准 备 阶 段】
(2006年9月 —— 2006年12月)
(一)、抓住研究的起点 —— 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对本校高一、高二年级近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事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归纳:
泸溪一中“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的整合前调查表 |
||
调查内容 |
选项 |
答案 |
1、你喜欢作文吗 |
A 喜欢 B 不喜欢 C 比较喜欢 |
|
2、影响你的作文兴趣的原因 |
A上课形式单一 B 方法难掌握 C 讲解太抽象 |
|
3、作文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
A、心灵愉悦 B、感情寄托 C、别人认可 |
|
4、写作时最大的障碍是 |
A、没内容可写 B、不知怎样表达 C、缺少好词句 |
|
5、你有积累材料的习惯吗 |
A 、有 B、没有 |
|
6、积累材料对你作文有多大的帮助 |
A、很有帮助 B、较有帮助 C 、没有帮助 |
|
7、计算机操作水平 |
A、熟练 B、一般 C、不熟练 |
|
8、你喜欢在网上阅读过文章交流思想 |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 不喜欢 |
|
9、你想知道同学对你的作文的看法吗 |
A 、想 B、不想 C、无所谓 |
|
10、老师评改作文的方法有 |
A、分数和评语 B、当面讲解 C、精批细改 |
|
11你想了解同学作文写得怎样吗 |
A 、想 B、不想 C、无所谓 |
|
12你想对同学作文提点意见吗? |
A 、想 B、不想 C、无所谓 |
|
13小组评改对你的作文有促进作用 |
A、有 B、没有 C、有时有 |
|
14你喜欢教师用那些手段上作文课 |
A 口头讲解 B结合多媒体进行 C无所谓 |
|
1、问卷调查让我们发现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五大缺陷:
①、作文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在传统作文教学中,立意构思、选材剪材、谋篇布局、语言锤炼都是由教材或教师提供、指导,并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训练;而学生缺乏更多的自主。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熟悉的事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一句话,用固定模式来代替生动的创造。
②、作文评议形式的单一性。传统作文的评改形式大多为教师批改加评语,而学生很少能对自己的文章表达直接的看法。即使小组交换意见,也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过多的模式化,统一化,标准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体差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的发展。
③、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合作探究。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主体深入生活,有独特的感受与体会,独到的发现与感悟,并借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主体要体验生活,积累材料、积累感情、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但现现状是,学生阅读量少,很多同学没有积累材料的习惯,遇事不善于深入分析,喜欢现成的结论,喜欢套用现成的模式。除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外,没有抒写见闻、感受的习惯。很少与人一起探讨问题、研究表达的方法。
④、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传统作文教学中,以追求考分为目标,功利性较强,教师只评价作业的结果而不关心作文过程。
2、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有三大原因:
①、教师对“作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成绩与作文训练量成正比。由于高考的压力,有的教师认为,作文训练得越多,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就越熟练,成绩就越好。学生要多练,才会熟能生巧。还有些教师为应付考试而布置作文,本末倒置,忽视了其人文性的要求。
②、创新意识不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大多袭用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按部就班,在教学方法上探索创新意识不强,没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未能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也习惯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很少主动探索,很难有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这样使作文教学错失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机。
③、作文评价缺乏多面性
学生其实很看重教师对自己作文的看法和评价,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学生的作文形式,书写的工整程度,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很少或没有过问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套用几句评语,然后给个分数。学生看了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也不明白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更没有与教师主动去交流,同时很少与同学去交流作文的经验。
可见,在作文批改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互动性、人文性严重不足,教师没有把作业的评价也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
(二)制定研究实验方案,健全制度,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科学管理,为课题实施保驾护航。
(1)为确保研究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我校制定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的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内容、步骤,为课题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健全研究的组织 ,并开题论证。
杨忠仁(校长)------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盘工作。
谭世书(语文教研组长)-------课题研究实施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具体负责研究方案的制订、实施及研究报告撰写,并组织成员撰写研究论文等事宜。
唐卫平(电教中心主任)-----负责课题技术培训与指导
李玲(教导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莫顺清(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杨宏清(教导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课题实验教师——李华中、郑明荟、李兴武、李文、张艳、谌晓攀、杨育华、杨国平、石玉珍、黄海英、石晓梅、姚雪莲、王凌燕、周卓、杜远慧、吴孟平、杨卫萍、梁晓惠等老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负责学生作品的整理与收集。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及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并不断完善课题实施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通过树立课题实施榜样的形式,激励教师投入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领导和课题组老师经常探讨、交流、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校领导深入参与,加强指导。利用调查、专题汇报、座谈、个别访谈等各种形式,了解课改实验的情况,解决实验教师的困难,为课题实施保驾护航。
(三)、建构知识的结构——认真组织学习,充实理论,更新观念,培训科研骨干,为课题落实充电加油
课题领导小组十分重视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组科研骨干。或传达精神,或作指导报告,使大家了解形势,明确任务,认真研究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帮助课题组成员了解工作思路,掌握教学科研的前沿理论和新信息,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参研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课题领导小组还建立了学习制度,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分别就“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作文教学课件制作的方法”及“如何开展网上互评交流”等专题组织讲座,观看专家学术报告光碟。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300多人次;听名教师讲座100人次,新课程学科指导培训56人次;校级课题研究培训75人次。通过各级各类全方位的培训,不但帮助研究骨干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力促进了
参研教师自主查阅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作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理论知识,集中交流学习有关“如何用好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学会捕捉网上信息,并能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引发写作的热情,达到“体验生活、回归生活、表达生活”之目的。同时网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转变了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态度,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
(四)、尝试教学的研究 —— 感受课堂
王凌燕老师上的教研课《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的作文讲评课,根据学生存在的一些共同性问题,如审题立意不当、文体不规范、行文详略不得当、缺乏材料内容空洞、语言运用欠生动准确形象等问题进行认真设计,精心编辑,利用多媒体提供文字图片资料,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或在网络上展示出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自己作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通过网上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评互动,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掌握作文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及交流和分享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收获与体验。
(五)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落实课题研究与实验
由于本课题是省级课题,同时又是我州教育科学“五百工程”规划的重点课题,“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成为本课题一大特色,也是一大难点。为了帮助课题组成员,撰写好研究方案,指导组以教学科研的前沿理论作指导,联系学校工作,对各实验班主研人员作了题为“选准研究对象,写好研究方案”的指导报告。接着,课题指导组又深入各实验小组就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的撰写和研究工作的实施等,做了具体指导。为落实课题的研究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将课题研究渗透于新课改之中
今年,正值我校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以此为契机,将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寓于其中。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认识、构建知识的过程;注意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强调作文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增强发现、观察、分析的意识,使学生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为了加快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将课题的实验研究渗透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制定相关的措施,研究者在各项工作中找到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课题的研究与新课程同步配套进行。
第二、将课题研究渗透于常规管理之中:
为使课题研究活动具体化,我们将教育科研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将课题研究置于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使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地开展。
【实 施 阶 段】
(2007年3月 —— 2008年12月)
(一)教学模式的初探
根据学习的情况,尝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如张艳老师上的教研课《写人要凸显个性》,充分调动网络教学媒体优势,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油画《父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及影像《孔乙己》《林黛玉进贾府》等影视片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让学生观察人物,把握人物的特点,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找出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与其性格或精神品质的联系,归纳出写人的方法,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新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把习作上传至校园网,通过网上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评互动,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掌握作文的方法。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及交流和分享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收获与体验。
其设计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二)搭建研究的平台——课题网络
首先,在我校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唐卫平老师的技术指导帮助下,组员合作构思搭建“作文新视野”的课题网站平台,然后引领学生走进网络教室,让学生点击“课题网站平台”,了解网站中所设置的具体栏目,如“教师论坛”“发表园地”“获奖佳作”“作文材料”“习作点评”“校园竞赛”等,初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继续充实本课题网站内容的基础上,同时为学生建立个人的“习作空间”,请唐卫平老师对师生进行有关平台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尝试使用网络平台,为以后师生能熟练地运用这一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发表作品。
(三)作文材料库的构建及习作资源库的构建
实验班的教师组织学生搜集作文素材构建作文材料库,学生在网上、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收集资料,丰富内心体验。在充实材料库的基础上,把丰富的校园生活、温馨的家庭、多彩的社会生活引进作文课堂;鼓励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从而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同时,构建学生习作资源库,把学生的成功的作文收入其中,让每个学生收获成功,增强了作文的信心。从习作资源库中可以看出,学生作文积极性和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
(四)定期研究,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学校课题组每个月都对上月的实验研究情况加以小结,对实验班前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情况作对比分析,并加以归纳,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个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在课题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找出成功的事例树为榜样;对他们的学识水平、创新意识、教研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对其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研究成果及时发现、及时推广,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对在课题组阶段小结中获奖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学术报告、经验交流、工作研讨,推动了学校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五)、把握资料的整理
首先,鼓励师生收集相关资料,及时上传课题研究平台,根据老师学生上传作品的篇目,分别编入课题网的相关栏目。最后,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八、初步成绩
(一)、提高认识水平,培养了更多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到了经验,坚定了信念。在出经验、出成果的同时,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也涌现出来,谭世书、李玲、郑明荟、李兴武、李华忠等被评为州“学习型教师”;这些同志只是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代表,正是本课题的研究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成功的平台。这也再次证明了科研培师、科研育人确实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不断总结,形成经验,推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整体效应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实验班实践经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时期作文教学规律,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通过本课题研究,充分发动了群众,激发了广大教师参加科研的热情。不仅推动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也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一项课题研究,取得这样多的研究成果,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与过去的研究比较,本课题无论在研究的目标内容上、途径方法上、还是在管理评价上都有显著的进步。通过对实验情况的不断总结,从而形成经验,使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教师主要初步掌握了“自主—交互式”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我们还先后建立了课题网站,学生有了新的平台。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察调查,发现这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心态逐渐向健康发展,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乐于动笔、勤于发表的学生数在不断增长,到目前学生在校园网课题平台上发表的作文数已近200篇,学生的佳作更是不断地涌现。先后有11篇学生习作在州级发表或获奖,2008年3月杨曼玲作文《盼》发表于《劳动时报》;2008年6月胡旭作文《千年一笑》发表于《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08年第3期;如2008年9月胡旭作文《长城》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选》等。现课题组已编成一辑为“放飞梦想”的作文集。
三、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根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实践情况,课题领导小组对下一步课题落实有如下的设想。
1、以点带面,推广经验
按我们计划,下阶段课题落实的方式是重点关注实验班,发挥实验班的示范作用,关注实验教师,发挥实验教师的示范作用。考察实验教师工作效能及工作策略,将成功的经验在全校加以推;并制定出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体系,考核标准、完善评价机制,实施目标及配套的奖励措施。
2、进一步作好实验研究的经验总结,形成较高水平的理论体系,为课题的结题作好准备。
在课题结题研究的后期阶段,加大课题研究总结的力度,以教育科研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的建构主义》(莱斯利、杰里、盖尔等主编,高文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自主学习观》 (马家安著 《教学与管理》 2005年8月)
3、沈静.《学生主体网络作文讲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4、李得贤.《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03(7).
5、李得贤. 《交流——网络作文的制高点[J] 》.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6、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3(1).
7、黄厚江,杨斌,洪超等. 《关于网络和作文教学的对话[J]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4)
8、《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桑新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9、《数学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李克东.电化教育研究,2001
10、《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教育现代化 2005年第4期
11、论交互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李伟健.
12、陶文中,“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教育科学研究》,1998第六期。
13、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上),《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
14、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陈玉金《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