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工作

浅谈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古人云: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交为智.当今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孩子的心灵本是纯真无邪。随着接触社会,心灵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莘莘学子们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之前,过早地接受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一、中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作业抄袭、考试作弊

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独立完成,抄邻桌,翻材料,采用种种作弊手段,对付考试;     

(二)轻诺寡信、背信弃约

 涂改成绩单,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冒充家长,在各种汇报单上签署家长大名,欺骗师长;讲假话,以学校为由,骗取家庭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假造家庭事故,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三)言行不一,自欺欺人

  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路上捡到钱物,不主动上交或寻找失主,据为己有……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尤其是在学生时代,犯错误更是在所难免。现在有不少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懂装懂,不积极主动寻求突破,或者犯了错误也碍于面子不愿主动承认错误,即使是老师指出也极力狡辩。尽管《中小学生守则》熟读千百遍,行为举止却是另一套法则,表里不一。

二、中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

(一)社会的影响

当各类媒体不断爆光着腐败、假帐等叫人触目惊心的案例时,学校也时常为这样的一些情况所困惑: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没人看见就不承认、明明看见有人做错事而面对老师的调查都推说不知道。产生这些情况的客观原因,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面对校园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我们客观地认为,多数学生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为什么做不到知行统一呢?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出发,多角度细细分析,以上诸多问题大多出于这样的认识或心理:投机取巧与虚荣心理;从众心理;老实人吃亏思想。

(二)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一是难以摆脱应试制度的怪圈。在中学,为了应付考试,大量的作业仍然似山如海,学生们苦不堪言。致使很多学生不得不以抄袭予以应付。此外,学校不按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延长课时、随意挤课、延缓放学时间,学生们苦不堪言。二是检查考核制度使学校难保诚信形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学校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通过各班班主任直接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而这个统一口径的过程也就成了学校“不诚信教育”的过程。但是学校很难对学生作出解释,只能直接要求学生不能说真话。诚信教育,在种种的检查面前,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三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显现的种种失信行为,都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的是弄虚,目染的是作假,天长日久,又会向哪里潜移,向何处默化呢?

        三、重视在学校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一) 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1.必须在办学理念上牢固树立诚信原则

       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理念,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各项制度。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此外,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在课程安排中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比重

      在学校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这项途径,加大该课程的教育力度,从而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更多关于诚信的教学。

       (二)学校实施诚信教育要多种方法多种途径

       1.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主意识有很大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各种自发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组织形式可分为全校性的教育课、班课、个体教育。计划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具体的目标、计划、内容,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辅导。在活动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主要充当扶助者,引路人的角色。活动内容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利用班团活动课,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讲述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也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征文、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活动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达到教育的潜移默化效应,逐步培养起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识能力。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怎样做;什么该积极提倡,什么该坚决反对。总之,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活动周搞一些丰富多彩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

2.通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率先做学生的榜样。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

⑴.提高教师自身的诚信品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 众所皆知,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模仿性,美国教育家孟禄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教师的言行对他的某种行为有导向作用,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 即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育者,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守时、守法,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⑵.注重课堂教学与诚信教育的结合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不诚信即将带来的后果,同时渲染诚实守信的积极效应,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力度,使“诚信守信”这一个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机地给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⑶.日常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要联系社会不诚信的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不诚信的危害,找出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办法。特别是考试要防止学生舞弊,要耐心教育,严肃处理,不能放任自由。

(三)诚信教育应注重对家庭的宣传与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校教育的家庭因素从宏观来看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部分家庭物质条件、家庭结构、家长职业、文化程度等家庭上的客观原因,再者就是家长的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家庭上的主观因素。据有关调查资料的数据显示,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出现了对学生的学业上高期望,从而片面重视孩子的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有的由于家庭结构原因而出现教育上的简单粗暴、放任、溺爱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和家庭沟通,宣传德育意义,培养家长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观,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作好诚信的榜样,作学校诚信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诚信教育的好坏事关国策的贯彻成败。无论是诚信这一美德的弘扬,还是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德,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同样是一件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乃至整个社会都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