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国别史复习
一、英国史
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
政治:1640-1688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对外: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
18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
科技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和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
经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最终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对外:对中国发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与拿破仑争霸;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科技文化: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和雪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
政治:国际地位开始下降,殖民体系动摇,但仍占一家地位;
经过多次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制进一点完善。
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灭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外: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四.1917年—二战
经济: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20世纪30年代出现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
科技文化:1926年贝尔德发明黑白电视,1941年发明彩色电视。
五.二战后到今:
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潮流。
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是世界上最早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影响巨大;
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一直不占优势。
英国兴衰的启示:必须重视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中英关系:
19世纪中期,是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率先打开中国大门,割占香港。
19世纪末,随着美国等国强有力的竞争,在华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侵华主力;
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一战后,在华势力进一点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一起遏制中国。1997年香港回归。
二、法国史
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
政治:1756-1763年的英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失去较多的海外殖民的;
经济: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政治: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成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皇朝;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普法战争惨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国最终确立。
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
因为法国资产阶级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工业革命进程受到影响。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对外: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科技文化: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
政治: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政体。
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由第二位降为第四位
对外: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科技文化:印象派美术莫奈〈日出印象〉,后印象派美术家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
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发明电影。
四.1917年—二战
经济: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五.二战后到今:
政治:二战后初期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区占领德国;与德国和解。
20世纪6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957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科技文化:现代主义文学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中法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法国文明的发展。
儒家思想西传,受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推崇。
1865-1860年与英国发支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900年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初,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三、美国史
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政治:1775-1783年经过北美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根据三权分立学说,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
1861年-1865年南北战争,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776年《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作用:为美国法律的制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
经济:18世纪晚期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
对外:对中国:1843年签订《望厦条约》;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对日本,1853年打开日本的大门。
科学文化: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
政治:总统共和制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完善。
经济: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对外:对中国: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科技文化:科技:发明大王爱迪生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20世纪初爱恩斯坦创立对对论;
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改革
喜剧大师卓别林
四.1917年—二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1929-1933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纽约发生;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作用)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文化: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五.二战后到今
(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
政治:确立了以美国苏联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
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其工具;
对外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巩固其霸主地位:
实行冷战政策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裂德国。
在亚洲发动两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在中国实行扶持蒋介石反对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
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经济:总特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二战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稳定发展;(黄金时期)
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
成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科技: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195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
(二)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政治:美国霸权受到挑战(多极化趋势出现)。
经济:1973年后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国家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
政治: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内政,1999年轰炸南联盟,
2003年出兵伊拉克,严重干扰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经济:“新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中占胡优越地位,引领全球浪潮。企图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其他国家。
文化:互联网、知识经济。
中美关系:
⑴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追随英国和法国侵华。
⑵20世纪初到30年代,与日本在华进行争夺;
⑶1945-1949年,独霸中国;
⑷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前,敌视中国,中美对峙:
⑸新中国成立后,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军事上包围中国。
⑹1950年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⑺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建交。
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美国:孤立中国失败;美苏争霸失势;越南战争的影响;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
② 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安全利益:确保台湾的安全,实际是显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
经济利益:台湾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
外交策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国发展。
④台湾问题与历史上德国、朝鲜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是二战后国际因素造成。
⑤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不利: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并以人权和民主化要挟;台湾问题。有利: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战略平衡地位。
⑥认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建设性合作是主流;“和而不同”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
四、俄国史
(一)沙皇俄国:(1547年—1917年2月)
1、1685年,雅克萨之战,1686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万平方千米)
3、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5、1914年,参加一战,协约国一方,中途退出一战
6、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二)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底)
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2、1917年,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
3、1918年—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胜利。(特点、评价)
4、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特点、评价)
(三)苏联:(1922底—1991年底)
1922年底,苏联成立
斯大林时期
对内:社会主义工业化 (五年计划)1928年开始
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1924—1953)
1936年,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特点、评价)
对外:二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莫斯科战役胜利
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柏林战役,打败德国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东北的日本军队。
赫鲁晓夫时期
对内:改革(重点在农业、成效不大)(1953—1964)
对外:与美争霸,美攻苏守(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勃烈日涅夫时期
对内:改革(重点在发展军事工业,体制更加僵化)(1964--1982)
对外:苏攻美守(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戈尔巴乔夫时期
对内:改革。 经济:困难(1985—1991)政治:一党制→多党制 苏联解体
对外:全球缓和
五、德国:
(一)近代:
一、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
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政治: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16世纪)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
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
1.背景:①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
2.条件: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三、向帝国主义过渡及挑起一战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于其他国家。(代表: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创建本茨汽车公司。)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为争夺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4、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5、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
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18年,向协约国投降。
6、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遭到严重削弱。
(二)现代:
1、1929—1933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2、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与日本、意大利组成轴心国集团。
4、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5、挑起二战:
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大举进攻欧洲西部,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
1941年6月,对苏发动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1945年5月,柏林战役惨败,德军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争结束语。
6、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7、20世纪50—7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8、20世纪60年代,与法国等其他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
9、1989年,东欧剧变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10、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后,成为欧盟重要成员国。
概括德国的基本情况:
1、政治(1)统一前四分五裂,二战后东、西德国分道扬镳。德国领土分分合合;(2)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对德国政治有较大影响,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性。近现代史上,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既是发动者,又是受害者;(3)政治上,长期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结怨深。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
2、经济(1)统一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统一后发展迅速;(2)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德国经济,战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迅速恢复、发展经济。一战后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二战后利用东西方“冷战”局面,都借助美国资本输出,恢复经济,两度崛起,最终成为经济大国;(3)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
六、日本
(一)两次改革:推动日本社会的进步,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转折。
名称:明治维新
时间:19世纪60年代
学习对象:近代的欧美国家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局限性:保留封建残余,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的道路。
(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1、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2、对外:侵略扩张吞并朝鲜
表现: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三)一战前后的日本:
1、1914年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并迅速占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
2、1918年,取得一战胜利。
3、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签定《凡尔赛和约》,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4、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通过这次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①《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②《四国条约》,拆散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英日同盟。
③《五国海军条约》,日本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受到限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
1、战前: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原因: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地沉重打击,以摆脱严重经济、政治危机。
②过程: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0世纪年代后期,与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集团。
2、战中:
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本惨败,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至此结束。
3、战后的崛起:
表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原因:①日本在美军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政策;②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后,美军的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影响:日本迅速崛起,直接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