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务教研> 教科室> 教研工作

2017泸溪一中名师示范周教师听课心得精选

教学相长,长路漫浩浩

——名师示范周听课心得

                                           泸溪一中 刘小银

2017年的十二月即将悄然离去,留下的是记忆中我校名师们的风采,感动于他们对教学的负责,对教研的认真。这周的听课,使我收获满满;他们丰厚的语专业素养感动我并激励我,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之路上要更努力前行,且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行。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先行

生活即语文,教育无小事,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好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给学生树立德行,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我领悟到了以下几点:

1、立德树人,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什么是立德树人呢?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的就是把立德树人溶入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三堂名师示范课,给予了我作为一名高一的教师一个方向,那就是要从高中三年的整体上筹谋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布置。三位名师各具特色,竞相绽放独特的魅力。

2、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处在高考改革的重要时刻,要把握如今的热点,那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即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几个素养: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

A、语言建构和运用

核心素养中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其内涵包括:积累和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这一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

在此基础上,进步到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语言逻辑思路),进而再上升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重点是读,即通过阅读广泛涉猎,积累语言知识,学会整合信息,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语理,进而培养起阅读者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理,再进一步学会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

李华忠老师的《语病之不合逻辑》是一个典例。病句复习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不会如此精细地讲解“不合逻辑”,切入点小,学生能够更深刻有效地掌握。李老师的启发式教学运用得非常娴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逻辑释义,例题展开,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而后师生一起发现问题并总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后乘热打铁,以高考真题让学生当堂检测。课堂高效实用,这便是经验丰厚的名师的示范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语文素养的第一阶段要特别重视阅读。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人成为文化盲、思想盲、精神盲。当然,我们重视稳定性、基础性的同时,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B、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包括:直觉与灵感、市政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内涵的层次是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这一阶段是利用第一阶段知识积累运用培养起来的直觉和灵感、联想和想象,通过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从记叙、描写、抒情到议论(实证与推理)、评述(批判与发现)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表达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表达即写作训练。

泸溪县李永宏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执教的《短歌行》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内知识,也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课本不再只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一个引子,教学的基石。同时,也非常符合这类层次学生的学识水平,满足学生对于课外积累和知识提升的渴求。而我在教学上却有犹豫,担心过多的课内知识的补充与延伸,会让学生消化不良。当然,名师的风范和功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我也应该再大胆尝试,细心地备学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而后备教材,研究教材,多搜集可以促成延伸与拓展的资料,努力写出更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大胆实践和创新,。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己的教学能力都能够得到锤炼和提升。

在我们高考卷的直接表现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个选择题;再例如古代议论性散文将文化内质与思维逻辑融为一炉,我们完全可以把握语言的情感与思想中,去捕捉其思维脉博,充分地感受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c、审美鉴赏与创造

由第一层次的体验与感悟,再上升到欣赏与评价层次,进而发展到表现与创新的层次。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感悟作品内容、思想、情感及技巧,学会欣赏和和评价,进而达到表现甚至创新。这一阶段的阅读比第一阶段的阅读层次上已有较大的提升,已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和运用,而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欣赏和评价,进而学会表现,甚至达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这一个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是通过现代诗文阅读鉴赏、古诗文阅读鉴赏、外国文学的阅读鉴赏及各类文体的创作来实现,要求的层次是很高的,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D、文化传承与创新

其内涵包括: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关注与参与。对文化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进而发展到学会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最终发展到自觉关注与参与的境界。这一阶段,要求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具有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选择与继承,包容和借鉴,从而自觉地关注与参与。这一个阶段的素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向家军老师执教的《屈原的现实意义》探讨课,就是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运用,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小组合作结果,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向老师总能够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改革上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迎风猎猎!这个阅读教学的新形式,让我汗颜,羞愧,自己一直苦恼的阅读教学原来可以如此放手让学生着手。感谢向老师犹如明灯,也给我在今后的教学路上展开探索指明了方向。

 

二、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向老师注重分析屈原的现实意义,具有指导性,因为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须的,这是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三、教学意识,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师大附中的几位老师的讲座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教学时刻做准备。

收藏】【打印文章